感冒发烧时,需不需要服用抗菌药?抗菌药是不是就是“消炎药”?抗菌药物是不是越新、越贵就说明疗效越好?关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大伙是不是还存在很多误区呢?今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药剂科的谢宁副主

  • 发布于:2025-04-24 02:07:28
  • 来源:24直播网
医学知识“敲黑板” ①抗菌药物的含义要比抗生素宽泛一些,它不仅包括了抗生素,也涵盖了完全通过化学合成途径产生出并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各种治疗细菌感染药物。 最早的概念是“抗菌素”,是指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后来发现,这些药物不仅杀灭细菌,对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作用,于是抗菌素逐步改称为抗生素。 随着越来越多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衍生物被研发出来,抗生素的概念也得以外延,人们开始将那些天然产物通过半合成修饰的各种衍生物统称为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含义要比抗生素宽泛一些,一般来说,它们包括磺胺类(比如磺胺嘧啶),还有喹诺酮类,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含有沙星的抗菌药,比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这些,因此,抗生素的概念逐渐过渡到抗菌药,既包括天然的,也包含了人工合成的药物。 我们日常所说的“抗生素”一般指“抗细菌药物”,从广义上讲,应为“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是最广泛的,包括抗生素(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及抗寄生虫药。“消炎药”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果不加区别一概而论,会导致抗菌药滥用。此外,抗菌药也不能随便吃,一定要经过医生的诊断,确定是细菌感染,才可以使用抗菌药。 ②大部分儿童感冒都是病毒性的,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只要对症治疗就可以,包括退热,止咳化痰等。 一般而言,当口腔温度超过37.3℃或直肠温度超过37.5℃,即为发热。在剧烈运动、情绪亢奋、高温环境、手术后等特殊情况下体温也会升高。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在不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什么?可以通过多饮水、多休息、温水沐浴物理降温、使用冰宝贴等方法。只有感染性发热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小儿常用抗菌药物的种类: 青霉素类:这类抗生素相对而言较安全,比如阿莫西林颗粒,但服用前需要青霉素皮试,服用之后也要多关注孩子的状态,是否出现皮疹或其他过敏症状。 头孢类: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克肟等等,这类抗菌药物也是比较安全的。 大环内酯类:最常用的就是阿奇霉素,很多孩子感冒后,如果长时间不见好转,考虑可能由支原体引起的感染,可选择阿奇霉素颗粒或干混悬剂。 其他需要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的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对儿童骨骼生长有影响的喹诺酮类,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的四环素类,这些药物一般不轻易使用。 小儿常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孩子服用抗菌药物之后要多观察孩子的状态,是否出现皮疹或其他不适症状; 抗菌药物的使用有疗程,不可吃吃停停,状态好转后不要立即停药,否则奄奄一息的细菌可能再次重振雄风,导致耐药; 小儿服用抗菌药物的剂量需要按照体重来计算,请按照医生开具的医嘱剂量或者仔细阅读说明书后使用,不要随意调整剂量; 不要将成人的抗菌药给儿童服用,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比如颗粒剂、散剂等; 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给药原则。 只有按医嘱服用抗菌药物,才能避免不良反应,达到最大的疗效。同时规范的使用抗菌药物,也能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细菌耐药,让将来孩子生病时依然有药可用。 健康“医+益”科普直播间是由青浦区融媒体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主办;青浦区中医医院及区医联体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线上医学科普直播栏目。自2021年5月开播以来,已有45位高级职称专家作客直播间,科普主题涉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儿科、中医科等多个医学领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医学知识普及。为了更好更多地惠及居民朋友获取健康科普知识,近期,我们又推出了“直播小课堂”栏目,精选了每期直播的重点和广受关注的内容,以小视频和课堂笔记的形式为大家呈现。 记者:朱菊花(名优基层) 视频:朱菊花(名优基层) 编辑:朱人杰 责任编辑:孙晨(名优)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感冒发烧时,需不需要服用抗菌药?抗菌药是不是就是“消炎药”?抗菌药物是不是越新、越贵就说明疗效越好?关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大伙是不是还存在很多误区呢?今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药剂科的谢宁副主任药师和大伙一起聊聊抗菌药物那些事儿。

感冒发烧时,需不需要服用抗菌药?抗菌药是不是就是“消炎药”?抗菌药物是不是越新、越贵就说明疗效越好?关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大伙是不是还存在很多误区呢?今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药剂科的谢宁副主任药师和大伙一起聊聊抗菌药物那些事儿。

相关阅读: